多年前 ,有一天,嘉女人事室助理突然打電話給我,她說,有一位名叫張瓊月的學生找我,可以給她電話號碼嗎?

這一通電話勾起了我對她的記憶,我記得,張瓊月是我54(1965)師大畢業後、到嘉女第一年教的高一丙學生,十五歲高一時的張瓊月,高高瘦瘦修長的身材、漂亮的臉蛋,乖巧、勤學、彬彬有禮,雖然我只是英文科老師,沒有兼任導師,我對她也留有深刻的好印象。後來,高一丙的學生黃麗園和林佩蓉先後回來嘉女任教,成了我的好同事。

我表明張瓊月確實是我的學生,可以給她我在台北的家電話號碼。不久,張瓊月打電話到台北給我,原來,自美返台的張瓊月在嘉義大業街的表妹家,無意間翻閱《嘉女青年》,看到我寫的文章,她想我應該還健在,所以打電話給我,並且告訴我她的一些近況。

時間過得真快,十五歲高一的小女孩,轉眼成了六十多歲的祖母,到今年,距離嘉女畢業也超過五十年,心裡還有科任老師的我,回台探視父母,常常從台中的娘家打電話給我,甚至來台北寒舍看我,十分感動,「足感心ㄟ!」能教到這樣「尊師重道」的學生,真是我的好福氣!張瓊月「身教好」、女兒爭氣,她女兒是哈佛醫學院研究所畢業,專研內分泌,「青出於藍」,比她的醫師老公還「頂尖」。

旅居美國的張瓊月,活動力十足,移民美國匹茲堡多年,融入當地洋人社會,行有餘力則以助人,時常陪伴八、九十歲的老年人,帶他們上醫院,也活躍於僑界,身兼記者,我在網路上,也看過張瓊月報導僑界的活動,而且土親,人親!張瓊月真正台灣,熱心台灣同鄉會,擔任過五屆的會長,張瓊月就像「媽祖婆」,保護、照顧、提攜到匹茲堡教學醫院進修的台灣各大醫院的年輕醫師,張瓊月種善因、結善果,這些年輕醫師回到台灣成了主力醫師,張瓊月累積功德,又造福台灣故鄉人,張瓊月回台,就像塊大磁鐵,吸引來自全台各地到過匹茲堡教學醫院進修過的台灣年輕醫師,再度聚在一起敘舊,或作客這些醫師的家,每次張瓊月回台,行程總是滿檔。張瓊月在美國匹茲堡「播種」,在台灣「收穫」,而且是「豐收」

 

張瓊月是台灣優良傳統文化的守護者,她告訴我,她的女兒、美國孫子,過新年時,都還要跪著接受紅包,這種珍貴的歷史鏡頭,在台灣應該是看不到了

 

前立法委員、本身也是醫生的沈富雄說:「人的一生,三分之二是先天的基因,三分之一是後天的努力。」張瓊月一家人,先天基因好,後天也努力,又有好的家庭教養,父母「以身作則的良好身教,子女有樣學樣,全家人的成就跟別人「不一樣」「出類拔萃

 

邁入八十歲之年,已在-ing!能有機會看到好幾十年前的學生,感動又高興,尤其是身在國外的同學,千里迢迢、自遠方來看我,不亦樂乎!到了這把年紀,每一次看到老一輩的同學,心中總是想起羅翊銨說過的話:「見一次,賺一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老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