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9年三和初二在淑禎家聚會的照片(2015 02 20) (2)(廖玫雯提供)(2)

 

(10).69年三和年初二在淑禎家聚會的照片(3)(2015 02 20廖玫雯提供)

 

 

 109.69年三和初二在淑禎家聚會的照片(2015 02 20) (3)

 

(9).69年三和年初二在淑禎家聚會的照片(2)(2015 02 20廖玫雯提供)

 

 

 108.69年三和初二在淑禎家聚會的照片(2015 02 20)(1)(廖玫雯提供)

 

(8).69年三和年初二在淑禎家聚會的照片(1)(2015 02 20廖玫雯提供)

 

 

 107.廖玫雯母女(姐妹花) ( 廖玫雯提供)  

 

(7).廖玫雯母女姐妹花(廖玫雯提供)

 

 

106. 老師與廖玫雯跳碰碰舞.(王亮月提供)

 

(6).與廖玫雯跳碰碰舞「自娛娛人」(王亮月提供)

 

 

 105楊昭芬讓我(分享)烤好的地瓜(王亮月提供)

 

 

(5).楊昭芬讓我(分享)烤好的地瓜(王亮月提供)

 

 

 104.老師生平唯一的一次(耍寶)娛樂同學 (王亮月提供).

 

(4).我這一生唯一的一次(耍寶)娛樂同學(王亮月提供)

 

 

 103. 69年和班畢業記念冊(3).(王亮月提供)

 

(3).69年和班畢業記念冊(3) (王亮月提供)

 

 

 102. 69年和班畢業記念冊(2)(王亮月提供)

 

(2).69年和班畢業記念冊(2) (王亮月提供)

 

 

 101. 69年和班畢業記念冊(1)(王亮月提供)

 

(1).69年和班畢業記念冊(1) (王亮月提供)

 

 

2015 02 14情人節,王亮月寄了一封mail「記憶」給我,郵件是一段富含深意的文字:

「三十年前共同的年輕記憶;

三十年間不同的人生經歷;

三十年後再度相遇已是中年的妳我;

以後的未來是否還記得彼此?

“今日的相逢不等於明日的相聚!”

 “即時當下”當是珍惜!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鋼經 

Mail的附件是69 (1980)年她們嘉女高三畢業記念冊裡的幾張高三和班「高中時代」的『照片集錦』與單張照片,是亮月精心、巧思製作的,彌足珍貴,這些古老的照片喚起了我記憶裡的一些人與事把往日美好的高中日子又再次拉回到心頭,彷彿「《Yesterday Once More (往日重現)」,是情人節收到的珍貴禮物。王亮月篤信佛法,頗有心得,亦有佛心,上次同學會王亮月送我兩本勵志的書,《奇蹟》給我很大的啟示,謝謝王亮月的「辛苦和用心」。

 

我和69年高三和班,相處非常融洽,師生互動密切,十分愉快,留有不少甜蜜的回憶與記憶,也是在嘉女35年教學生涯中,69年高三和班是唯一知道我農曆生日的一班,在上課進行中,毫無預警的,同學突然很有默契的高唱「祝你生日快樂」,在歌聲中,同學緩緩的推出大蛋糕,並送我一套當時的名牌「肯尼士」運動服,令我驚喜交集。教務處王主任剛好巡堂到我們班,看到這一幕「僵住了」,我趕緊切了一塊大蛋糕送出去給他,半請半推,請王主任回辦公室享用,化解了一場尷尬,那是我這一生所過的、人數最多、最特別的「農曆生日慶生會」、也是最甜美的回憶。

69年高三和班的同學感情好,每年利用「年初二同學回娘家」,在服務於嘉義聖馬爾定醫院的沈淑禎醫師家歡聚(照片8,9,10)2011同學會,廖玫雯和沈淑禎還遠從嘉義來台北參加。2014/2/22廖玫雯上台北來參觀舞蹈表演,黃穗鳳與劉成英策劃、「一人飽、全家飽」的曾綉姿傳話,王亮月、李青芬、侯佩貞、翁素秋、黃文香、黃穗鳳、廖玫雯、劉成英九個同學聚在一起暢談,細心又貼心的黃穗鳳挑選我家附近的吉林川客小館,方便我前往,滿心驚喜,她們的體貼、週到,足感心ㄟ!讓我驚喜又感動的是,也是個幸福醫師娘的黃文香,遠從嘉義朴子趕來台北,先和她讀大學、長得又高又帥的兒子用過早午餐,然後兒子送她來,黃文香看了兒子又參加聚會,公私兩全。

當年黃穗鳳和劉成英都念國防醫學院護理系,護理工作雖辛苦,但公家機關相對較穩定,如今她們功成身退,轉而成為醫師老公的好幫手,黃穗鳳夫妻「婦唱夫隨」,曾和同學一起來看我,黃穗鳳一臉幸福模樣,恩愛真是羨煞人!劉成英有個醫師老公做後盾,兒子又在工作,無後顧之憂,專心奉獻於宗教,做個快樂的牧師,她的口才「舌燦蓮花」、臨場機智反應「wonderful」!

每一年,只要情況許可,我會帶導師班同學,或去北港朝天宮媽祖廟朝聖、或去嘉義城隍廟拜「文昌君」、祈求同學升大學考試順利,或到風景區在廣闊的田園裡堆土造窯「焢蕃薯」、或去港仔坪看花海、或去柴頭港看軍機、舒暢身心,照片(4)「焢蕃薯」的空檔、我生平唯一的一次耍寶娛樂同學,照片(5)是楊昭芬讓我分享烤好的地瓜,楊昭芬與佛結緣,誦經禮佛,心海無波,偶而到仁愛圓環附近的店裡,助老公一臂之力,日子平靜、安詳,享有「另類幸福!」在她高三時,我和我老婆大清早去大同國小運動,常常在當時還在的沿河街碰到她的父母,不知楊昭芬的父母目前是否安好?

照片(6)是我與廖玫雯跳碰碰舞「自娛娛人」,廖玫雯已從國中教職退休,去年趁前往英國祝賀唯一的女兒在英國完成學業,暢遊北歐,玩出遊興,常在Facebook上,欣賞到她在國內外旅遊時拍的照片,人美、景美,賞心悅目,手指頭不由自主的就按了「分享」。

說到廖玫雯,就想到和她一樣學舞蹈的劉玲宇,她也是民雄劉姓大戶人家的後代,跟翁素秋老公家也許有血統關係,著名的民雄鬼屋就屬於她們劉姓家族,劉玲宇高挑、修長、臉蛋漂亮,人也聰明,善長舞蹈,我猜想,可能成績不如她的期望,有了壓力,而嘉女那時候推行早自修考試,人一緊張,就腹痛不舒服上了醫務室,我知道消息就趕到醫務室探望、安撫,她慈祥的阿嬤接獲通知,愛孫心切,老遠從民雄趕來,晨考完,腹痛不舒服也就消失。她不是唯一的個案,是常有的通案,聯考過了,她又是精力充沛,好似「一尾活龍」。不過我當導師沒照顧好學生,驚動當時年事已高劉玲宇的阿嬤,內心一直耿耿於懷。

談到廖玫雯和劉玲宇,就要說說也學體育的翁素秋和陳維幸。跟素秋一樣穿著短褲步鞋的陳維幸,皮膚較黑,活動力十足,活躍在運動場上,聽說「夫唱婦隨」跟老公移民到美國了。

在校時,我的口頭禪是:「嫁尪是要嫁好命、嫁歹命何必嫁尪?」翁素秋先學體育,後來轉中文系,翁素秋是典型的「嫁對了婆家、嫁對了老公、生對了兒女。」和翁素秋見面次數較多,她坦承、爽朗,嫁作民雄劉姓大戶的媳婦,夫家人曾是協志工商的校長,婆婆寵愛有加,婆媳親如母女,而翁素秋和女兒有如「無話不說」的姐妹,女兒「亦女亦友」,老公又「疼命命」,享受天倫之樂,「想像」廳前太師椅上坐著婆婆,一邊老公攬著兒子,一邊素秋攬著女兒,多麼令人羨慕的全家福,「恭喜呀,恭喜!恭喜嫁得好!」翁素秋可以選為我從前上課時常說的「書讀得好、職場幹的好、不如老公嫁得好!]的最佳代言人。婆婆引素秋入慈濟,参加慈濟志工,行有餘力則以助人,「施比受有福」,和志同道合的師兄弟姐妹,四處散播博愛,每次見面,我都分享到她贈送的慈濟養生穀粉,感恩啦!

話題觸及體育與舞蹈,就不能漏掉吳佩珊,在我的記憶裡,吳佩珊是個「木訥」寡言、「運動型」的人,時常看到吳佩珊和翁素秋與陳維幸活躍於操場,2011年同學會,吳佩珊自美回台參加,去年回台,不巧感冒了,怕我年紀大、中風後免疫力差,離台前一天電話向我辭行,又把破費準備的禮物寄送到我家,謝謝佩珊!

69年高三和班的黃睿玲,「點子多、長於策劃」,如果記憶沒錯,當時她父親是嘉義醫院院長,黃睿玲人如其名,敏睿、玲瓏,頗具領導特質,她「一呼」、同學「百應」,身旁常有一票好姐妹,是班上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有她在,我放心,也安心。

我帶69年高三和班,只有短短的一年,但是,幾乎每一位同學都留有記憶在我的腦海裡,歡樂「滿滿」、記憶也「滿滿」。

周智娟的不幸「英年早逝」,是我69年高三和班唯一的遺憾、也是最感「不捨」的事。當年,周智娟常應同學的要求、來一段「西班牙踢踏舞」,「嘴裡含著一朵玫瑰花、左手拉著裙襬、右手隨著節拍上下揮舞」,pose頗有professional」架式,她的「即興表演」總是贏得滿堂彩。周智娟的追思告別會斗六舉行,黃叡玲開車搭載我和廖玫雯前去斗六參加,的父親在台上「追憶」周智娟的往事,說她病中強忍痛苦,還是一心想完成大學學業,可惜「天不從人願」,周智娟「壯志未酬身先死」,聽著她父親在台上的「追憶」,眼淚溼了我的眼眶。

有人說:「衣服越新越好,美酒越陳越香,朋友越老越好。」我個人深有同感,學生也是「越老越好」,「輩分」越老的越有感情,越老的越「惜情」,越老的越令人懷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老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