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導師班的同學

 

(後排)  林瑾琿 林津瑩 林麗卿

 

(前排)  師母 老師 吳明瓊

 

 

 1.  61年嘉女第一屆導師班同學 (2014 11 21)  

 

(後排)  林瑾琿 林麗卿 李秀月 邱春梅 范足純 林津瑩

 

(前排)  林慧瓊 師母 老師 吳明瓊

 

 

 

2002年八月底,我和老婆跟著嘉女退休同事,前往美加東欣賞「楓紅美景」,由紐約水牛城經芝加哥轉機回國途中,為了促進血液循環,我在機艙的通道來回走動,忽然聽到「老師」的叫聲,透過微弱的燈光,看到一張熟悉的臉孔,那是我帶過的第一屆導師班、61年畢業的學生,名叫李秀月,當時,離她畢業已有30年,我第一時間就叫出她的全名,她應該也嚇一跳。

 

李秀月熱情、豪爽、不拘小節、很好相處,但個性衝動,容易和科任老師「頂嘴」,在我高二、高三兩年的導師任內,她是出了一些狀況,讓我記憶深刻。早自習遲到是常態,影響了五項競賽成績,班上同學常在週記上反應她的事,我當導師,不處理也很為難。有一周,我早就發覺又是她沒有交週記,假裝不知道,經過我一再的追問,她才很不情願的從書包裡拿出週記,走到教室中央,用力把週記拋向我,打到講桌、掉落到地上。第一年當導師,年輕氣盛,忍不下她的粗暴,嚥不下她的無禮,我邊走下講台邊對她說:「我現在暫時脫離導師的身份,你可以拋週記,我當然也可以。」於是,我拾起地上的週記、拋向她。

 

我到嘉女的第五年,奉派為導師,「新手上路,」心理需要調適,處事能力更須磨練。

 

導師與班上同學應該仿佛有著「父女的親情」,心中「只有愛、沒有恨」,事情說過了、就「雨過天晴」,但事後,我冷靜「自我檢討,覺得我的過度反應是「失控的失態」,應該「戒急用忍」,我應該調整當導師的心態,扮演不同於科任老師的角色,不斷的學習和班上學生互動的態度,慢慢的我領悟到,學生來自於不同的家庭,「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和寬容,帶學生要帶心,要親近學生,要關心學生,褒揚要公開,勸導要私下,要以寬恕代替責備,要以鼓勵代替處罰,而且要多説讚美的好話,不說冷嘲熱諷的壞話。」我這樣的「自我要求,我和學生有了新的親近關係,這是「李秀月週記事件」給我的重大啟示,應該感謝她給了我這個「自我反省」的機會

 

畢業後的第一個寒假,她帶男朋友來我家給我「鑑定」,得到我的鼓勵與祝福,我沒有問她,現在的老公是不是當年的男朋友。在機艙的交談中,她告訴我,婚後隨老公移民美國,老公對她很好,她幾乎每年回台探親,滿臉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她一定過得幸福與滿足。

 

我常向同學說:「書讀得好,職場表現好,不如老公嫁得好。」我又有了活生生的例子。

 

2014年,她又回來台灣,11 21,林瑾琿、林麗卿、邱春梅、范足純、林津瑩、林慧瓊、吳明瓊和李秀月一起聚會暢談,我和師母也應邀、分享她們聚會的歡樂,林利美也在聚會結束前趕到。離她們畢業,快有43年了,能夠再度見到第一屆導師班的同學,是多麼深的緣分,是多麼大的福氣!畢業當年,她們是十八「一朵花」「水叮噹」的小姑娘,再度見面時,已是年過六十的「祖母級」了,人生真的是很「無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老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