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明說年份,那一年,我新接三戊不久,就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

 

有一位柯姓同學(姑隱全名),很少和同學互動,臉上也少有笑容,落落寡歡,長的秀外慧中,成績很好,上課中,不是在大腿上,就是在書桌上,放著一本英文字典,不時翻動字典,好像在check我上課的內容,下課後,有時她也會問我一些問題,感覺上,她好像在「質疑」我上課的內容,有時她問我的問題,一看就知道是「校外補習的題目」,與其說「她在問我」, 不如說「她在考我」,通常都要翻出字典、或拿出書本,秀給她看,表示我是根據的」,她滿意了,才肯罷休

 

經過了一段時日,我和同學熟了,也比較親近了,她還是對我「保持距離」,她總是好像「有滿腔憤怒無處發洩」的樣子,我更加「好奇」。日子久了,她一再的「質疑我」、「考我」,也許贏得她一點點的「信任」也許「戒心」少了些,有時候,會多聊幾句「問我問題」之外的話,師生關係好像「解凍」了,彼此關係也親近些了

 

直接的、間接的、迂迴的,我用了我能想到的方法,試圖打開她的心扉,想了解她的內心世界,我的努力沒有白費,我的苦心有了好的結果,慢慢的,她好像接受了我這個導師」。

 

出乎意料,有一天,她問我什麼時候方便,她有些話想要跟我說,讓我喜出望外

 

在約定的時間地點,我提早去等她。她終於出現了,臉色凝重,深深地吸一口氣,然後緩慢的說:「我怕同學知道,憋在心裡也很痛苦!」我回答:「不能講的話我會守口如瓶!」她繼續:「我媽媽出身不是很好,我爸爸常去光顧,和我媽比較熟了我媽媽渴望有一個安定的家,明知我爸爸已婚,還是嫁給我爸爸做妾,在家裡沒有地位,沒有尊嚴,沒有經濟主導權,我的羞辱感與日俱增,在家庭與學校之間走動,只有媽媽能夠忍受我無理的發洩,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對,還是常常『不由自主』的出言頂撞媽媽,故意做些讓媽媽會生氣的事。」

 

我大概是這樣的回答:「人生有許多的無奈!我們無法選擇我們的父母,我們無法選擇出生的家庭,也許妳媽媽在年輕時有許多的苦衷,也許有不得已的無奈,也許妳媽媽的家境逼她做如此的選擇,將心比心,有誰不想過正常的家庭生活?如果妳能夠多一分的諒解給妳媽,能夠多體諒她沒有說出口的痛苦,她一定會好過些!妳也能夠減少心中的怨恨,你也會好過些!」我和她談了很久。

 

有一天晚上,我剛從補習班下課回家,正在享用我老婆準備的宵夜,突然接到一位陌生中年婦女的電話,她說:「我是柯XX的媽媽XX最近的行為和以前完全不同變的乖巧、聽話、貼心,不會再忤逆我,有時候還會協助家事,我實在忍不住了,問了XX,她說,是受黃老師的影響,我很感謝黃老師,讓我再度找回差點失去的女兒!」我也很高興柯XX能夠接受我的意見,更感動她的改變。

 

XX本來成績就很好,聯考第一志願考上師大英語系,畢業後到建中服務,XX在電話中笑著告訴我,她當時年輕、腿長又直、穿著迷你裙(其實人也漂亮),經過走廊,學生倚靠著窗檯,鼓譟、吶喊、吹口哨,造成轟動後來雙胞胎女兒來報到,婆婆從台南來幫忙,最後也因為手痛腰痛、「逃回」台南,初為人母就要帶雙胞胎,備受辛苦

 

建中服務時,是「菜鳥老師」,常受到「老鳥」的排擠、欺負,打電話向我訴苦,我建議她去找當時是立法委員的學姊蕭裕珍,出面幫她處理。蕭裕珍是我第二屆導師班的學生,也是67年高三信林佳霓的表姊。柯XX家事、公事「蠟燭兩頭燒」,後來辭職,隨國防醫學院畢業的醫生老公,移居桃園龍潭

 

人生不如意的事,屈指數不完,如果我們多體諒別人,減少心中的怨恨,不但能夠使自己快樂些,也可以讓別人的心情輕鬆不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老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